志工4月份心得反省分享
前陣子中午吃飯的時候,和同事聊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當我直率地提出我理想中的教育方式時,身旁年紀比我小但已婚的同事幽幽地說了一些話,讓我有些新的體悟。她說:”以前年輕的時候,我也很容易把這些話掛在嘴上,把事情想得很理想化,但現在有一點年紀以後,漸漸開始知道事情沒那麼容易,所以很多話就都不說了。”而我回應她:”其實我說出這些想法並不是要要求別人跟我一樣,而是希望提醒自己莫忘初衷,不要當了大人就忘了去體諒小孩的想法,如此而已。”
話雖如此,她說的話我回家後還是反覆思量了一下,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太過理想化,總是喜歡看善的那一面,太過執著和絕對,難怪大學時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過這樣的話:”當妳的朋友很幸福;但同時也很有壓力。”當時的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我對別人好會讓人有壓力;但現在我明白了,其實所有的事都是一體兩面。當我急於付出時,同樣的也會期待別人有所回報,而那樣的期待就會給人壓力。更何況,若我付出的並不是對方需要的關心和幫助,反而帶給對方困擾,也是另一種壓力。
所以我認知到,付出不能一廂情願,應該要先學會觀察和傾聽,才能真正知道對方需要什麼,所付出的才是對方需要的關懷,這樣才是真正的同理心和慈悲心。另外,不要有過多的期待和美好幻想,接受這世界原本真實的模樣,也接納自己是個凡人,可以盡力去做但不對結果有太多的揣想,就像師父說的:”做事有感覺,做人沒感覺。”沒有期待反而有意外的收穫,這樣也不錯,哈。
志工老師眉批:
在這次與姊妹澳門親子遊之後,真的發現帶小孩跟與戀愛結婚的過程一樣不容易。會因為對手的性格與環境氛圍而要有層次差異的應對方法。但,唯一的相同點都是要耐性與靜心,還有一個目標確定不怕丟臉的勇氣。
在我的認知裡還有很多的理所當然,吃飯就理所當然地要扶住碗、男女朋友理所當然的有空就要在一起。但忘卻了對方角色、身分、環境的差異,讓認知的落差惹自己不開心。
天道八字裡的"敬"、"慈"、"智",女人特質中的”溫柔婉約”都不斷的提醒我們靈魂各自獨立,運用同理心的替人著想,再透過書本、經驗分享將智慧柔軟的展現,而不是就閉口不言。
努力的學習把感覺拿掉,就自身角色特質去做。
相信我們都可以一起學習得更開心、更自在。
- May 26 Thu 2016 13:37
志工4月份心得反省分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