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主題:家人權謀
美珍老師代口
家人權謀--上對下的關係
l 家是談情說愛的地方。
觀音師父一再強調“家是談情說愛的地方”,可是,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家庭裡,爸爸媽媽最常和孩子說的話,卻是「你再不用功,以後是不是要去撿垃圾啊!」或是「你再不乖,我要把你帶到警察局,叫警察伯伯把你關起來喔。」(這是在我家裡真實上演的一幕),以上的內容聽起來真的很不像是“情”和“愛”,反倒像是威脅、恐嚇等的情緒勒索,在外人看來,上述這些情況似乎習以為常,或者微不足道,但這樣的表達方式卻離師父所說的用意就差遠了。
u 從以上師父的話來看,身為父母的我們在談情說愛嗎?如何改變呢?以下提供2個方法。
1) 請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保持良好的互動。
【例】男朋友的女兒口齒伶俐,但僅限國語,而男朋友的媽媽是客家人,所以男朋友聽得懂客家話。而我所服務的公司裡,也有許多客家同事,在環境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了簡單的生活會話。所以當我在女兒面前用客語問男朋友時,男朋友可以準確回答我的問題。我跟女兒說:爸爸聽得懂客家話,很厲害耶!
2) 撥出一些時間和另一半聊天,最好是甜言蜜語,千萬不可以想說已經是老夫老妻了,甜言蜜語就可以省略不說。
【例】因為工作和距離的關係,必須和男朋友分隔兩地,因此一些通訊軟體就變成我們聊天說話很重要的工具。而我們把一些重要的事情說完之後,要結束這個聊天時,我們都會用特別的圖案和關鍵密碼來表達對彼此的情意,然後開心的上床睡覺。
u 當孩子犯錯時,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可以傳達給孩子,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愛他的,希望孩子會變好的呢?以下提供6個方法。
1) 先聽孩子的理由,不要劈頭就罵。一味遏止孩子可能還是會再重蹈覆轍,知道原因才能從根本下手,矯正孩子的基本觀念或習慣。
2) 指責的話要簡短、準確。一罵就沒完沒了會讓孩子產生厭煩和排斥的心理,導致注意力渙散聽不下去。
3) 一次訓一件事,不翻舊帳。舊事重提會模糊這次犯錯的焦點,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4) 責罵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就是完全錯誤的說法,要說出孩子錯在哪裡、怎麼改正,不要指涉他的人格,造成人身攻擊,例如:「你好糟糕」、「你真笨」也是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5) 孩子犯錯,父母要「馬上說」。讓孩子明確知道「此時此刻」發生的這件事是不對的,如果對孩子說「你上次……」,時間點一過,孩子可能也搞不清楚父母在罵什麼。
6) 要跟孩子說明「哪裡」做錯了。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孩子不懂自己做錯什麼,只會感到萬般委屈,下次又做錯再被罵也是不明所以,反而變得唯唯諾諾,養成越來越被動的個性。
l 創造談情說愛的當下
u 故事分享
一個星期二的早上六點鐘,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早上六點打電話,一定有重要的事。她才「喂!」了一聲,就直接說,頭一天晚上,心血來潮,檢查了一下乳房,沒有想到,一摸,就摸到了一個硬塊。她住在台中,但打算到台北的和信防癌中心檢查,問一下我的看法。我說:就我對和信的瞭解,他們的病、醫關係做得很好,醫生、護士、工作人員都非常能站在病人的立場提供服務。萬一是腫瘤,這個時候,就是跟時間比賽。所以,我非常欣賞她能這麼明快地做決定。她掛上電話,就一個人搭車到台北,兩個姊姊在台北等她、陪她。
上午篩檢,下午乳房攝影、超音波掃瞄,發現是實心的,醫生們馬上開會決定,隔天就切片。三天後,看結果,證實是惡性腫瘤,也就是乳癌。隔週的星期三,就動了手術。從發現到動手術,前後,一共八天。熟識她的人都知道,她非常獨立、很會替旁人著想,總是不願意增加別人的負擔。不要說別的,光是這一次,到台北看病,就可以看出她多麼不想麻煩家人的心情。三個星期之內,一共跑了六次醫院,篩檢、穿刺、被告知是惡性腫瘤,全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面對。先生照常上班、兒子放暑假在家。
還好,她有好幾個姊妹,姊妹們輪流台北、台中地接送。譬如, 有一次,要到醫院,身上還帶著排血水用的引流管,不太能走路。她的安排卻是,先生送她到車站,搭公車,再叫姊姊到台北接她。可是,姊妹們認為不妥,最後是姊姊開車到台中接她,陪她看完病,再由妹妹把她送回台中。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怕一個人,一天之內,台北、台中連著來回跑兩趟,吃不消。前面五次,人的情緒起伏最大、最需要人陪伴的時候,他先生只有在她開刀的那一天早上送她來,等開完刀,就先回家了。第六次,是在星期六,算起來,先生是第二次送她到醫院。我去醫院看她,她一個人在候診室,我問:「先生呢?」她說:「我叫他在樓上休息。」
我們兩個,就在候診室裡聊天,聊了一陣子,我說:「你要教小孩怎麼樣愛我們、要教他們怎麼樣照顧我們。」她很敏感,說:「我跟兒子講,如果我需要幫忙,我會跟你說。」我說:「這樣,他是被動的。」我看看她,接著說:「在知性學習上,我們很認真地教小孩,從教他叫爸爸媽媽,到ㄅㄆㄇㄈ,我們一遍又一遍地教,很有耐性,也會講究方法。但是,碰到愛人、照顧人的時候,我們反倒不教了。」「事實上,我們也會等在那裡,期待他們很窩心、很體貼地對待我們。當人不舒服的時候,也會想:『你難道看不出來嗎?難道還要我教你嗎?』沒錯,就是要教。教他怎麼樣愛我們,免得他們將來會後悔。教他們怎麼樣照顧我們,否則,我們會陷他們於不義。更何況,他現在學會照顧我們,將來,也才更有能力疼他的太太和小孩。」
「同樣地,先生也要教。像今天,他明明是陪著你來的,你為什麼要叫他在樓上休息?」朋友說:「他已經很累了,我不好意思再增加他的負擔。」我說:「任何一個健康人,都沒有辦法體會、想像生病的人的痛有多痛。你要給他機會和你一起面對醫生、護士,面對你的病痛。同樣地,你也要教他怎麼樣愛你、怎麼樣照顧你。免得他將來會後悔。不然,你就會陷他於不義。」我稍微停了一下,說:「像現在,你就是應該叫他進來陪你一起聽醫生、護士怎麼說。她馬上就把先生叫進來,陪在一旁。趁先生去繳錢的空檔,朋友跟我說:「你說得對,我知道,我會做。」我說:「那我就再多說一點,你能夠毫無保留地和他分享你的喜、怒、哀、樂,包括痛苦與無助,在你最脆弱的時候,讓他知道你需要他的幫助,這才是對他最大的信任,在這個被信任的基礎上,他才可能感受到你對他的、真正的愛。」隔天一早,朋友就打電話來說,昨天,分別跟兒子、先生談過了。吃晚飯的時候,兒子竟然還會為她夾菜。先生也打算在她要跑醫院時,請假陪她。最後,她說:謝謝你的提醒。(要教孩子愛我們 ◎朱台翔)
u 從以上的故事分享中,整理出以下的方法,創造談情說愛的當下。
1) 相聚。「聚」強調的是積極主動地在一起,是身和心都相遇,帶著期盼和享受的心情。你可以在回家路上整理思緒,想想這一天有些什麼可以告訴家人的,你的心得、你的感想、你的疑惑,都會是相聚談話很重要的題材。相聚可以培養默契,使許多重要的教導化為無形,卻影響深遠。
【例】我家約在周末六日時間,家人都會出外用餐,一方面是嚐鮮,一方面也透過這樣的聚餐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家族消息交流等等。
2) 擁抱。擁抱是個熱情的動作,一般華人可能不太習慣表露,但是人見面時,肢體語言先於口頭表達,抱一下,勝過許多寒暄的話語。擁抱代表著接納,可以立即感受家人關係的親密。如果一開始怕尷尬,可以先從比較小的動作開始,拍拍肩膀、握握手掌,都是在告訴對方,見到你真好!
3) 讚美。讚美後不加但書:父母常在讚美孩子的同時,補上一句批評,例如:「這行字你寫得很漂亮,其他的都亂寫一通!」「你踢球技術無人可比,要是學校功課有這個的一半好就好了!」讚美孩子後,記得適時劃上句點,否則效果適得其反。讚美不是討好,我們在家以外可能比較會讚美別人,但是常忘了家人也需要彼此的讚美和肯定。有的人喜歡流連在外,或許他真的是從同儕或同事口中聽到較正面的評價。因此每天試著在家人身上發現一點優點,而且要表達你內心的賞識。不要假設反正家人應該都已經知道。也不要在家人讚美你時,疑神疑鬼,認定是對方做了虧心事。如果讚美的效果是負面的,往後彼此就更不敢讚美了。
4) 感謝。感謝也是家人關係的滋潤劑,感謝是促進家庭健康的維他命,最簡單也最容易做到的“請、謝謝、對不起”隨時掛在嘴邊,這是在任何當下最適用的方法了。
5) 做家事。很多人受到古典童話故事的影響,將做家事當成是苦命人的天譴,甚至有人也以「我不會做家事」自豪,表示自己是知識分子,是有身分地位的人。其實可以服務家人是很幸福的事,一則表示家人尚存,而且願意接受你的服務;二則表示你有能力,而且願意用來與家人分享。做家事的好處很多,以上所說的方法幾乎囊括其中,而且在家事完成之後,所得到的成就感相信會一掃每個參與的家庭成員的身體疲累。
家是談情說愛所 情緒管理很重要
談吐溫和易親近 溫柔婉約情易現
甜言蜜語不肉麻 壞話自然不出口
雖說表達很重要 身教自然不可少
以身作則子模仿 創造談情說愛狀
相聚時光不可省 情感流通在其中
家人擁抱最給力 安慰支持在其中
讚美鼓勵自信生 不怕挫折勇氣失
心中感謝口語表 不怕日後生遺憾
家人齊心做家事 家財自然進得來
以上權謀為家和 家和自然萬事興
觀音、老君、帝君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