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八方 9月24日 孔子論孝 - 芳綺代口 (論語部分)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孔子因材施教,針對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孔子認為孟懿子做到不違背禮節就是孝順,父母在世時,要依禮伺奉他們,父母不在世後,要依禮安葬他們,依禮祭祀他們。現在的人,貪圖自由方便簡單,關於父母的事情,都依自己方便好處理為主,父母生病請看護,父母往生後的安葬和法會,也是簡單處理,孔子認為不管古代現代,孝順父母的禮節不能變。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孔子認為孝順父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做好,用功讀書,努力工作,成家立業,行為舉止品行良好守規矩,不讓父母擔憂,就是孝順。所以門生阿彬在工作上要加緊腳步,有成就,父母才不會擔憂。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認為我們要知道父母的年齡,因年高長壽而歡喜,但也因日益衰老而擔心。門生Sam對於父母的情形非常關心,但孔子希望他能有著二十四孝中”彩衣娛親”取悅父母態度,讓父母開心是更棒的!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認為門生侶仲在恭敬的態度上做的很好,也有時時關心父母的健康狀況,和體貼父母的心。孔子認為重孝道、事父母,要出於恭敬的態度,而不止於物質上的奉養而已。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孔子認為孝道的宗旨就是在於”和顏悅色”,若伺奉父母沒有表現出歡欣的臉色,這樣豈可算是孝呢? 孔子特別指點門生Cathy在對於父母的臉色上,需有耐心傾聽,和悅臉色,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思考,母親的抱怨只是想要有人傾聽,希望Cathy能做得更圓融更和善。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孔子認為一個能夠孝順父母而且友愛兄弟的人,絕對不會冒犯長上;而且孝悌這項德行,就是仁的根本道理,所以孝順是所有道理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認為一個學生在家應孝順父母,出外應恭敬師長,做事謹慎,說話誠信,對眾人要一樣的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能夠做到這些還有餘力,再去追求書本中的知識學問。也就是說德行比讀書還重要,一個人如果知識不足,可以用好德行(孝順)來補救;但一個人如果德行不好,是無法用知識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