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二次的世界大戰,在經過改朝換代,在經過共產黨解放大陸,在經過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在經過經濟改革的開放,在經過貧富的落差,在經過企業的危機,到底我們在追尋著怎樣的人生?
很多人在找真情的交流,很多人在想如何有錢,很多人苦於親子的互動,很多人為生活而努力,更多人在找尋心靈的慰藉。而我們怎麼做才可以讓我們能開心心想事成。
台灣是個美麗的寶島,山明水秀,地靈人傑,民主的自由,宗教的自主,讓很多台灣人在成功或不成功或者在成就與否之間或之後,找到自己心靈的慰藉。
或者台灣人因有了而放下,或者台灣人因沒有而隨縁,他們是如何可以做到呢?
「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學「修行」,「佛法」就是明白「成佛」的方向。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其實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中華固有的傳統文化。中華固有的傳統文化要我們學習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華固有的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五綱常倫。
什麼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什麼又是五綱常倫?當我們明白又去做了,就是「成佛」的方向。
修身篇
修身共有四個步驟。
修身的第一步是反省面對.面對自己性格不好的地方要改過。
修身的第二步是角色定位.明確角色的定位.男生要做到男生的特質.女生要做到女生的特質。
修身的第三步就是約朿.約定自己要做到明確的改善。
修身的第四步就是作息,就是跟我們的身體有關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修身的第一步是反省面對.面對自己性格不好的地方要改過。可是通常我們都覺得自己很好,沒什麼要改過,就如傳說中的一種病叫做大頭症,當我們得了大頭症我們不會知道自要反省的內容是什麼,這時我們回頭說到五綱常倫。什麼是五綱常倫,就是我們說的五倫關係,五倫關係有什麼?兄友弟恭、君臣有禮、朋友有信、父慈子孝、夫妻和協。我們依五倫關係去反省自己什麼做不好,做不足,就是反省的依據。
反省在修身中是最重要的,孔子弟子曾參說“悟日三省我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後人稱曾三省。而孔子另一位弟子顏回則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後人稱顏四省。孔子也曾經稱讚顏回因反省而不二過,說他是賢人,說顏回就算是只有一擔食,每天只飲一瓢飲,他也不會煩惱,每天還快樂的過日子。
其實我們想想,我們最過不了的關就是自己。有句俗話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有些人跟人借高利貸,還不了錢,就挖那牆補這牆,最後雪球越滾越大,說的好聽是因為員工生計而著想,而真正的原因是無法面對自己無法當人人稱羨的老板光環。
夫妻吵架也是一樣無法面對自己心中的聲音,明明相愛的二個人,但是可能因生活經濟的問題,可能因孩子教育觀念的不同,也可能因生活習慣差異而吵架,但是卻不肯說一句「我愛你」來面對心中的感覺表達讓對方知道,時間久了,因沒有面對心中的感覺而日漸行遠。
我們總是在追求總是以為外在的事物才能換取得到我們的開心,當我們內在的心真正反省和面對時才能獲得平安和滿足,才可以真正的放鬆心情而笑口常開。這就是孔子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我們只要面對自己就可以開心的過日子。
我們看新聞時,常會看到通緝犯,逃跑了十幾二十年,白髮蒼蒼,終於有一天讓警察抓到,記者訪問他,有什麼感覺?不用再跑了,很安心,當年的狠勁不復踪影。就連通緝犯當他們要面對自己的審判時,他們都因面對而安心。
反省面對,是要有極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