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
來 全 是 好 家 庭開示內文
講師:Emily
何謂好家庭?
家庭是人類社會中最基本的單位,是為家人提供場所、物質、精神條件,使成員身心得以發展;一個好家庭能讓人感到溫暖、安全,家庭內的成員能學習愛人與被愛並獲得正常而健全的身心發展。
母鳥築好巢,幼鳥才有個溫暖、安全的窩得以健康的成長,一個家庭若有好的築巢者(即父
母),孩子也才有健康成長、展翅高飛的可能。
家庭與人生的各階段密不可分:
“八方”課程:說天道–每個階段都會有確認的角色&應做的工作
6歲前會把所有道理都學一遍,
同時會學習何謂友情/親情/愛情
6~12歲所學習的是更深刻的東西,
學習生活與倫理
20歲前,
要很清楚知道道理是什麼
20~40歲,
要把道理做出來
40~60歲,
要傳承
60歲以後,
就是要放下,在紅塵中的放下,就是得到
以上的階段都和家庭息息相關,人的一生大多在家庭中生活。
如果家庭中有恩愛的夫妻關係、和諧而美滿的家庭氣氛,那家庭成員就能在最佳環境中健
康成長,但這樣的家庭必須要我們付出自己的時間、心力、代價去打造與維護。
所謂
”有志者事竟成”,有了目標你才知道要往哪裡去,有明確的方向才有動力沿著自
己選定的路走下去…..(如果沒有夢想就沒有目標,就會安於現狀)。
具體作為:
(一)承前所述,如同蓋棟房子–先要有藍圖、構想,接著就是執行。
(二)硬體:基本要隨時保持整齊、清潔及舒適,進而利用傢俱、擺飾營造溫暖的氛圍及塑造獨具
風格,讓回家成為一種享受。
(三)軟體:親情和愛情一樣都是要經營的,家中的氣氛,是溫暖、美滿還是冷漠、疏離。
1、為人父母訂家規且要以身作則
(1)盡可能準備三餐,增加在家用餐次數,藉著用餐時間彼此情感交流。
(2)為了家人的健康,學習與健康相關的知識或常識。
(3)與另一半共同找出開心的生活方式(與家規有關)–就是大家開心但又能往既定方向的
方式前進:作息正常、謹守本份、闔家休閒活動(兼顧學習與娛樂)。
以我家為例,平日不能晚睡、不玩電腦、個人應盡本分(因角色而不同);假日不能太
晚起床(必須吃早餐),安排圖書館、欣賞藝文演出、出遊、訪友或偶爾享受大餐。
2、夫妻之愛:保持談戀愛時的熱情、常懷感恩的心(謝謝對方對我們的疼惜與付出)、常溝通
(尋求人生觀、價值觀的平衡點或共同點),互相扶持(安慰、鼓勵與共同做家事)。
3、親子之情:優質陪伴孩子,並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研究發現,父母親在孩子的行為和智力發展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相較於父
母親在成長過程中缺席的孩子,擁有父母親陪伴與教養的孩子較不易出現行為偏差問題,且
擁有較高智能。
專家建議:美國著名人類發展學家阿拉巴馬大學史汀奈特博士,有25年家庭研究經驗,分析過14,000個家庭個案,他表示要建立一個成功的家庭有6項要素,包括下面幾個特質:
(一).承諾:把對家人的承諾放在第一位,家裡的事要所有人一起參與,建立家庭的願景,寫下家庭
的夢想共同來實現。
(二)表達重視和愛意:在關係親密的家庭中,他們彼此能挖掘並看見家人的優點。適時地給家人一
個擁抱,用行動表達愛,把愛說出來。
(三)分享正向的溝通:對話時多用積極正面的字眼,讓對方感覺受尊重。體認家人在彼此生命的重
要性。
(四)多和家人相處:在和家人相處上,質和量一樣重要,如果花的時間太少,很難建立對家庭的認
同感。多計劃一起參與的團體活動,最重要的是相聚時維持氣氛愉快。
(五)有精神上的交流:成功的家庭可以給家人勇氣,幫助探索生命的意義,可以和家人一起討論精
神層次的問題。教孩子學會負責任,要時時提醒他們外頭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而不只有家庭
一個小天地,孩子才不會太以自我為中心。
(六)學著面對壓力:危機是最能讓家人團結在一起的時刻,儘量帶著幽默感看問題,重新排列事情
的優先次序,對可以改變的事情盡你所能去努力,其餘的就不要花無謂力氣去煩惱。
五、幸福在哪裡:我們總是說,打拼是為了讓家人幸福,但你知道,家人要的幸福是甚麼嗎?
100年3月,兒福聯盟公布了「家庭溫暖指數報告」,38%的受訪兒童覺得家裡不夠溫暖;
38%的孩子一星期與父母共餐天數不到3天;逾20%孩子每天和爸媽聊天的時間不到10分鐘;
而覺得把煩惱告訴爸媽容易的比例,與先進國家相較,都在倒數三名內。
99年11月,家扶基金會進行「優質陪伴」調查,顯示97%的兒童及青少年希冀父母的陪
伴;有35%的兒少認為父母不夠了解自己,國中以上的孩子更超過50%。
《講義》雜誌對中高年級學童做的「小朋友幸福大調查」,認為幸福是「溫暖的家、父母的
關心及與父母同樂」的比率最高。
陳大哥補充:好家庭是要經營得來的,如果以自身立場去看每件事,就會容易對每件事去挑惕,所以要把自己放進家庭的角色中,共同去接受去做好每件事。「要用心以享受的態度來過生活,不要以挑惕來改變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