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3月22日(四) 談福報開示內容(珊如&美榮老師)
福報是一種因果業力的落差, 平時要累積, 當然要知道它怎麼來的?
1.何謂福報
中國人認為福有趨吉避兇之意。關於福字有一傳說: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大年三十出外微服私訪,見有一戶門上貼著一幅年畫,
畫上畫著一隻大馬猴抱著一隻繡花鞋在哭。
朱元璋大怒,朱元璋認為這是諷刺馬皇后的腳大,非常氣憤。
就在這家門上寫一個「福」字,作為記號。
回宮後把這事對馬皇后說了,並打算明天派錦衣衛去抓人。
馬皇后以賢德愛民著稱,當晚暗傳旨意,全城所有百姓,
必須在天亮之前,在門口寫一福字。
第二天清早,錦衣衛去抓人,卻發現家家都貼有福字,結果也沒能抓到人。
後來貼福字就演變成春節的習俗了,百姓認為貼福字能消災解難。
福報是一個累積行善積德的概念:
福報的意義是我們「把善業的種子寄存在其他眾生或我們自己之中」,
待緣成熟時再回報給我們,使我們有好的果報,這就是福報的本質。
讓我們在紅塵之中能順順利利、趨吉避兇。
2.如何算是一個有福報的人呢?
有福報的人,當福報達到臨界點的時候,自然悟性就會生出來,所面臨的障礙困境就可以迎刃而解,稱之為有福報的人。
3.為什麼要修福報?
故事一則:
馮諼準備車馬,整理行裝,載著契據起程去薛地收帳,
辭行的時候說:「債收完後,買些什麼回來?」
孟嘗君說:「看我們家缺少什麼,就買什麼。」
馮諼於是驅車到薛。派小吏召集那些欠債的人前來核對契據。
核對完畢後,溤諼便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把應收的債全部贈送給他們,
並且燒了契據,百姓都歡呼萬歲。事情辦完後,
毫不停留地驅車趕回齊國,一大早就求見孟嘗君。
孟嘗君對他這麼快就回來覺得很奇怪,
穿戴好衣冠接見他,說:「債都收完了嗎?為什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馮諼回答說:「都收好了。」
孟嘗君問道:「買了什麼回來?」
馮諼答說:「您說過看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
我私下思量著,您宮中堆滿了珠寶,畜舍裡養滿了狗馬,
又有眾多美女居於後宮,您家只缺少『義』罷了,
因此我為您買了『義』。」
孟嘗君說:「如何買義呢?」
馮諼說:「如今您只有小小的薛地,卻不愛護您的子民,反而在人民身上圖利。我假傳您的命令,把債賜還給人民,燒掉契據,人民高呼萬歲,
這就是我為您買來的『義』啊。」
孟嘗君不高興地說:「哦!您去休息吧。」
過了一年,齊王對孟嘗君說:「寡人不敢以先王的臣子為我的臣子。」
孟嘗君只好回到薛地去,離開薛地還有一百里,百姓扶老攜幼在路上迎接孟嘗君。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見到了。」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買義積德的故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福雖未到禍以遠離。
我們修福報就好似在銀行存款一樣,有需要時可以用到,遇因果時可以拿來交換。
4.如何修福報?
佛家說:福慧雙修;要學習放下、學習付出和誠懇。
多學習我們才知是否做了對的事情,且是對彼此真正有幫助的事;
否則會變成你做的事情往往都是你自己認爲對的,却不一定就是對的。
同時要相信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網路上的故事: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他農友。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品質。因此,我很樂意其他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
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就像那個農夫一樣,如果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
如果你想要被愛,就要學會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他人關心,就要學習先去關心別人;你想要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去對別人好。若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你就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因此若我們先主動稱讚別人,慢慢的別人也會稱讚我們。如果你想要孩子孝順你,你必須自己先孝順。你給別人的,其實也是給自己的」,你讓人經歷什麼?有一天你也將自己經歷;
有一網路笑話:算錯錢
一個學生走進雜貨店,對老闆娘說:「剛才我買飲料的時候,你算錯了三十元。」
老闆娘不高興地回答:「你數學不好嗎?為什麼當場不說呢?」
學生說:「我回到家之後,拿錢給媽媽時才發現的。」
老板娘再提高音量:「你當場就應該說清楚,現在沒證據,一概不退了!」
學生回答;「好吧!那我就不還你三十元了!」
※當自己不願意付出,反而先防範設且認定別人是歹意,結果無法把事情弄清楚,而受損的也是自己。這是因為人們的無明,因而造成自己將福報往外推啊。
若一個人只是去念經拜佛,就想要有好的福報,各位認為可能嗎?
如果只是一昧念經而無仁慈恭敬之心,不願意與人互動,對人不和善,業力最終仍回到自己身上。福報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
所以我們想要當一個有福報的人,我們必須先學會無私無所求的付出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