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完了一本親子教育的書–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收穫很多,也發現自己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以前我總不解師父老是提點我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我也總覺得自己已為了孩子犧牲工作成就感轉換跑道,還能說我不夠愛孩子嗎? 直到看完了那本書,我才了解,我不是不夠愛,而是愛錯了,以自己的方式與想法愛孩子,卻對孩子造成壓力。
我對孩子期望太深,總是以愛之深、責之切的方式教養她們,所以經常責備她們、要求她們,因而親子關係常處於緊張狀態,還好,我也很常告訴她們”我愛她”,所以雖然緊張,但也可說得上緊密。我常困擾師父所說的”一枝草、一點露”,現在我明白了,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應和我一樣獲得平等而受人尊重的對待,所以我不能把她當黏土般地塑造,也不能像將領帶領士兵般地要求她要聽命行事,更不能將她視為分身要求她和我有相同的感覺。
現在,我會接受她的糊塗、粗心、貪玩,也不對她的任性發飆,我會告訴她她的權利與義務,也會讓她知道她的事她可以自己作主但要自負後果,她的人生畫布只能自畫,成長過程中,父母與老師能做的只是支持與適時引導。最近,我不再那麼嘮叨,小到她們何時要上床睡覺,大到要不要念書,我都只會提醒她們要管理時間,否則時間很快就溜走了,不再像以前一直催促、一直訓話。
這段時間,我發現孩子更快樂了,也會常常主動抱抱我、親親我,而且會自我要求,也會主動幫忙做家事。以前以為管得多,孩子才有好表現,現在終於明白,只要關心、鼓勵與支持,孩子也會有好表現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