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519  付出與學習開示內容      代口:仁尉老師




 


師父說過,我們在修身的功課中有一項是作息,而作息是


三個部份,有,休息,付出和學習


今天仁尉老師把付出說的很清楚,原來,付出也是要學習的,而我們又做了多????


如果付出的開心,我們就不會生病,如果付出的不開心,我們就會有怨氣


想想原來,一個人付出,要做那麼多才是這正的付出


而我們做了多少呢???


八方的朋友們,加油.....


 


 


什麼是付出?




常有人以為付出是無求的,像是對親人、對好友間的情義作為或像是捐錢、捐物、捐血佈施助人、發菩堤心行善當志工等等




也有人以為付出要獲得報償或目的,諸不管付出是有所求或無所求、是有形的行動還是無形的支持,結果總是有人歡喜如意,有人失落遭怨。




我們一生中每個階段從個人啟始到學校、在家庭、在愛情、在工作、在親友間、在生活中每天都是在做不同角色的付出,有歡笑、有淚水、有收獲也有失去,這就是人生。




重點是在於一生裡所有付出的過程中,學習和體悟了些什麼?傳承了些什麼?進而讓我們如何更有能力來為個人和團體做好付出,並獲得有形物質或無形精神上的滿足。




付出要學習也要講方法,讓大家就生活中的付出、感動和學習經驗來討論、交流與分享,每件事都能學習到真心快樂地付出,然後開心知足。




今天課程不是去探討付出的字理解釋,而是要反省及瞭解在待人接物和處世的生活各個角色過程中,我們的付出學習到了什麼?以及要學習如何做好付出!




付出的初衷區分:




童幼年學生:學習階段,付出時間和努力來求取成績和實力。




工作職場:工作階段,付出能力和專業來獲取報償和成就。




感情:付出感情,學習愛人與被愛來獲得圓滿幸福以及友情。




家庭:付出關愛、親情來獲得家庭幸福。




傳承:付出大愛,讓人群社會國家更和諧。




「付出的心態?」




◎甘願或不甘願




◎開心或不開心




◎都無所謂




「付出的目的?」




◎代價〈名位〉




◎報酬〈金錢、物質〉




◎有目標〈結婚、取得學位、找到工作〉




「付出有無所求?」




深山和尚遠離塵世修行,也想證道成佛,所謂無求是做到不貪,不是不在乎。




「付出要不要有條件?」




舉例:




『如果』…….我就愛你




『因為』…….我就愛你




以上是有條件也所求




『雖然』…….我仍然愛你




至情至性毋須報酬的才是真愛。




在感情中〈愛情、親情、友情〉,如果付出不足或吝於付出,彼此感受不到心意,就會無從展現自己。




如果超出負荷,會疲累,久之對方視為理所當然,就會心力憔悴,所以要就意願和須要做溝通、體諒,才能平衡。




「付出的能力」




◎有心無力




就是不會運用資源,學習運用能力,這樣的付出就會變成要求。




◎有力無心




吝於付出,不能讓人感到被須要。




 




以下用章子怡訪談影片就各人生階段回顧之感想做付出與學習之分享:




◎面對無端指責、漫罵、攻訐時,無須理睬跟在意,否則自纏煩惱。




◎凡事淡然處之,一笑而過。




◎所有過程不管好壞都是成長的養分




◎要保有開心、健康平和的心態。




◎要能認真檢視自己




◎自然不做作




◎不做白日夢




◎生活中所有曾對自己付出的人事物要存有感恩報答的心




◎克服貪的天性




◎凡事應建立有能力往外給而不是往外求的觀念




◎學習感動和願意付出的能力




◎用心真誠




◎尊重的態度




◎幫助別人時要去除本位主義,是利人而不是想用自己想法去掌控人




◎付出要考量先有能力,並講究實質效益,否則幫之適足以害之




◎付出是用行動而不是出一張口




◎要有傲骨不要有傲氣,情緒會影響人的判斷




◎傾訴時要能找對的人和對的時間




◎不說謊,心靈才能自由




◎要能堅定自信踏實,才能禁得起考驗




◎要學會運用可以掌握的因素,對不能掌握的事要學會寬容及包涵並坦然處之




◎懂得保護自己,不要偏執




◎珍惜親情、愛情跟友情,這些都是心的動力




◎認清現實環境,不要讓心死了,這樣一切變得無所謂就是放棄自我




◎懂得知足,才會幸福滿足




◎家庭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幸福的家庭要靠自己營造




◎感情上的最重要不是物質的滿足更是要要精神和心靈上的契合




◎要先付出和學習能力才能掌握及運用機會




◎成功無捷徑,要不斷努力、認真、專心的付出




◎要放下身段低身流汗播種,才會有收割的歡呼




◎突破世俗框架,努力超越自我,不要模仿,要做出真我




◎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懂得接受他人正面和負面的評價,並保持健康善良的心,




才能自我提昇




◎與人交往在於誠信,才能分享學習




◎對人少一點批判,多用美好言語及肯定的態度




◎藉智慧和經驗,學習面對困難及解決問題




◎懂得自我尊重




◎懂得自我要求及約束




◎每一種選擇都有可能性,要珍惜




◎面對壓力之下,對所處環境及自己所要做的事,仍要懂得享受當下




◎不要違背良心,不貪一時或當下,要能做長遠打算




◎不要小看自己,但也不要空有夢想




 




老君說紅塵中的人情世故就是人道,要從心去感受用心眼去看,要學會在付出中享受過程,所以要學習知識、學習經驗、學習道理,付出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要以道理做標準,這樣的付出才能適時適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抱持簡單用歡喜心活用去做,不要被文字道理框住了,才能開心去付出。




以下為對八方門生的提示:




◎修身讀書養性




◎培養慈悲心




◎奉獻服務精神




◎淡泊名利




◎謙虛處世




◎利他,成功不必在我本色




◎凝聚情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歡喜八方心靈協會 的頭像
    歡喜八方心靈協會

    台灣歡喜八方健康心靈協會

    歡喜八方心靈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