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2.15新竹開示內文規矩與作息  珊如和美榮老師代口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人云: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一個人家庭要和樂,事業要順利,身體要健康,首先要做的是什麼?


就是要做一個聽話守規矩之人


一個人若不能遵守規矩,則不正,如何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因為自己都不守規矩卻要別人守規矩,談何容易啊!!!


因為沒有規矩,做事皆失序,卻想要事業順利,有可能嗎?


這堂規矩與作息,就讓我們來探討對我們個人與行為的影響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説:『只憑古人離婁那樣的眼力,公輸子那樣靈巧的技術,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製成方形和圓形的器具,只憑師曠那樣敏銳的聽覺,如果不用六律制定聲音的清濁高下,就不能校五音,只憑唐堯和虞舜的道理,如果不用仁政去推行,就不能把天下治理太平』


這些話提醒我們一個道理,就是我們在做任何事時,都要擁有基礎,先做好基本的訓練。想要走捷徑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是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法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

  什麼是?什麼是?規是圓規,距是直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直尺和圓規,是畫不出方和圓的。

圓出於方,方出於矩,所謂圓出於方,就是說最初的圓形並不是用現在的這種圓規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地切割而來的。所謂方出於距,是說方的圖形是用距(直尺)畫出來的。



   
從古至今,舉凡社會發展,很多是用規矩來約束自己日常行為的。


 


比如:魏太祖曹操,曹操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洛陽北部尉。
曹操為了說明規矩的重要性。
有一次曾經出兵在麥田小道上經過,他下令士兵不許毀壞麥苗,違犯這條命令的處死。騎兵都下了馬,用手撥開麥苗互相照應,讓人馬通過,曹操的馬跳進了麥田裏。


曹操下令文官議論罪名,文書官用《春秋》上的道理來回答,說是懲罰不能加在至尊的首領身上。


曹操說:我制定了法令而自己違反了它,怎麼統帥!不能自殺,請讓我自己懲罰自己吧。


於是他拿過寶劍割下了自己的頭髮扔到了地上,為此後來他的命令就暢行無阻。如果曹操不以規矩辦事,那肯定打不了勝仗,也建立不了強盛的國家,社會和國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則和規範來治理


當然,治理天下有兩方面的規矩。《史記.禮書》裏說: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也就是說,一方面要用仁義來規範人心,一方面要用刑罰來懲治出軌的行為,即包括德治和法治兩個方面。


 


南宋未年,金國名將完顏兀術所帶領的部隊所向披糜,對南宋的政權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和重創,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將領卻畏懼南宋名將岳飛,併發出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無奈。而岳飛所帶領的部隊是靠什麼讓完顏兀術聞風喪膽的,不僅僅是《武穆遺書》中精妙的戰略部署,更重要的是嚴明的紀律和執行紀律的有效性。由此而見,嚴明的組織紀律是多麼的重要。


我們家庭要和樂,事業要順利,身體要健康,首先要做的是什麼呢?
訣竅就是
:「自己必須做一個聽話守規矩的人」。
我們自己不聽話,卻要別人聽我們的話,這有可能嗎?
自己身教不夠好,說得再怎麼好也只是好聽而已,卻不能讓別人感動受用啊。

當我們身體不聽話時,手腳是不受控制的,當我們的手腳不聽使喚時,則舉手投足必然是陰錯陽差啊。當太太的不聽先生的話,當先生的不尊重妻子的話,當子女的又不守規矩,這樣一個失去「聽話、規矩、尊重」的家庭,成為一個「失序的家庭」。
這樣的家庭不懂尊重、沒有長幼有序,如此怎可能順心如意。家庭是這樣,團體也是這樣,人倫道理更是必然。

天地萬物也有其規矩在,就像季節的變換、季節性蔬果,若失序,就會讓大家都變的辛苦,例如:該溫暖時卻下雪,農作物生長大亂,人類食物來源就會有問題

人身體健康是我們做一切事的基礎,因此作息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我們人睡眠時間幾乎佔了人一天1/3 的時間,藉由睡眠,可以讓我們的精神、情緒以及身體,都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和恢復的機會,現在人的平均睡眠對許多人來說並不足夠。現代人生活方式多變,可能就是影響睡眠以及生活的原因,這些違反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為人們帶來了睡眠困擾,也危害了精神以及身體健康。


我們吃東西時間也不正常,所以現代人常有腸胃方面疾病


 


因此我們需學習訂定規矩作息讓自己身體健康



守規矩的人就會碰到守規矩的人,不守規矩的人就會碰到不守規矩的人。
一個懂得聽話、守規矩、懂尊重的領導者,就會吸引凝聚一群同樣也懂得聽話、守規矩、懂尊重的追隨者。
有時我們會說「物以類聚」,其實不管是好人或壞人,會聚在一起時,就是「因緣成熟」了,當然也就跟因果有關。

一個不能守規矩的人,同時也是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啊,若一個不守規矩的人習性一旦開始惡化,就可能會做出違法的事情。


因此一個不守法的人,必是從最初的不守規矩開始啊。


當我們不守規矩、不懂尊重人,因而變成隨心所欲、自私自利的習性。
所以古諺才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來警惕世人。

我們想要他人尊重或起歡喜心,就要培養良好的形象與氣質,這就是「人格」。
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意思就是,要讓人家尊重,自己就要先學會莊重,言行不失規矩就是自重,懂得自重的君子才會散發出良好的形象與威儀啊。



我們的心靈想要自由,生活就要有規律,想要生活有規律,就要將道理放心中,能遵守道理,我們的言行才不會脫序,也才能使自己避開種種誘惑,這樣才能維持自己平穩的生活步調。


 


雖然約束自己的剛開始,會感覺有些不自由,但當我們懂得稍微約束自己時得到的自由。


我們將會發現,日子不但會過得「心安理得」,當時間一久,更令自己「心清安詳」,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那些被關在監牢裡失去自由的人,正是享受太多不願被規範的自由,最終失去了自由。

反省角色約束規矩是修身的基礎。做得到,就是基礎打穩了。做不到,就是基礎尚未建立完成。地基打穩了,才能繼續蓋高樓。地基若不穩,就要加強打地基,而非忙著蓋高樓。


 


訂定規矩也是要有彈性的,不是讓規矩成為我們人生的主人,那這樣的人生也不開心啊。
生活規矩是為了幫助我們。人擁有智慧,要能夠明辨目標,並且在適當的時候作調整。



作息時間要分成三等份,八小時睡眠,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學習。學習可以是看書本、看電視、與人相處等都是學習。並不一定要早睡早起,因個人工作生活狀態而不同,但是需要規律。


有規律的作息才會有健康的身體,陽光、空氣、水、運動,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運動可以增加人體代謝,多喝水也是淨化身體很重要的一環。


多吃當季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儘量以食物本身最原始的口味去吃它,減少身體的負擔,吃飯只要七分飽不可以暴飲暴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歡喜八方心靈協會 的頭像
    歡喜八方心靈協會

    台灣歡喜八方健康心靈協會

    歡喜八方心靈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